
致敬: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建筑者
在这个新冠肺炎疫情肆意掠夺的春节,有一批批可敬可爱,朴实有担当的“逆行者”们用大无畏精神以生命为桥梁,为我们抢建“生命防线”
从战斗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到加班加点运输物资、宣传防疫的工作人员、紧急参与建设医院的建筑工人们………他们奋斗在一线,与时间赛跑,逆流而上,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输送弹药。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们,更是时代的建筑英雄。
在得知中建三局二公司援建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后,武汉人杨亚平主动请缨迅速组建一支超百人的突击队,带领三石立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满载着物资与希望,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一线。
武汉尚处于封闭状态,施工尚待了解,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紧缺、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未到位等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杨亚平以身作则,秉着“再难也要上!”的决心。缺少人手,他就多方动员;召集未返乡过年的员工和武汉周边的员工,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现场,他就和施工人员用脚步反复“度量”场地的面积。
他坦言,这场“战役”不仅是一次建设任务,更是一场国家与家乡的“保卫战”。
三石立信的突击队在进场后,就遇到了第一项挑战,便是物资紧缺。现场所需的材料、机具种类繁多、供应十分紧张,“团结协作、自力更生,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三石立信骨子里不轻易言弃的韧性,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绝不轻易言弃

杨波同志在本次突击队中担任采购协调负责人,他发挥“属地作战”的优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多次奔赴采买施工材料,利用采购和调用相结合的方式,从周边项目调用施工机器和工具,联系多家长期合作的武汉地区材料供应商,大量采购PPC热水管及管件、手钻、三级配电箱、记号笔、卷尺等材料,正是因为有杨波同志这样不惧危险,逆行向前,施工速度才得以保障.
自2月5日奔赴武汉,杨波只简短休息了3次,都是在工地旁的车辆里,每次都不到3个小时。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无私奉献,不惧危险,逆行向前!
他们冲锋在前,在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在最艰苦的建设一线,以钢一般的坚毅,以铁一般的果敢,坚守在前方的阵地,挥洒血汗,这群沉默的英雄,生死时速,咬牙坚持,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抢人,只为尽早完成建设,多一张床位,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不惧危险,逆流而上

突击队员汪成华是施工现场的队长,在接到消息后,迅速从家中抵达作战现场,每天都是凌晨后才回家,最紧张的时刻,他几乎与同事进行“2小时倒班”制,简短的休整一下,随便找个地方眯一会儿又重新投入了工作中。定期梳理自己施工区域内的人员、材料、机具情况,随时协调现场,保证抢工过程中,井然有序,力保施工进度快速、稳定,精准。谈到自己这次的任务,汪成华说:“作为一名武汉人,这次能够参战,为家乡的抗疫工作,作出贡献是我的荣幸,现在我只想按时完成任务,早点交付工程,能早一天是一天,让更多人接受治疗才是要紧!”
2月5日在接到火神山的后续工作,急需维护与援助时,汪成华又一次毅然请战:“这方面我比较专业,而且我会做好防护的,让我去吧”,而后带着数十名工友进入了,已经收治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丝毫不惧感染的风险,进行现场抢险维修工作。经历一宿的辛苦抢工,在6号上午8时许,不负使命,完成任务。
2月8日傍晚再次接到援助请求,汪成华同志仍然请战,被程先明同志拦住了:“老汪,累了一晚了,今天我顶上!”就这样,程先明带着另外数十名工友去了火神山医院进行维修工作,但是程先明不记得的是,他自己也是连续加班好几宿的人。这两名管理人员在火神山医院已经收治了病人,其他人都不愿意去的的情况下,从雷神山医院主动请缨赶赴火神山医院进行维修的举动让无数人汗颜,这才是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当我们还在舒适圈的时候,是这些时代的英雄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冲在前线,替我们挡下一重又一重的危机!他们是这场战役中最勇敢的人们!
每一束光都是力量,是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不为危险,逆流而行,用冷静的头脑,粗糙的双手,辛勤的汗水,为我们挺身而出,为对抗疫情搬砖添瓦!
致敬所有坚守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场防疫攻击战!
三石团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也感染了很多人。

杜振冬是一名标准的河南人,在一天的时间内,他召集了30名工人驱车前来武汉。早在春节前,他就为灾区捐了款,为国家抗击新冠肺炎尽了一份心意。这次接到驰援武汉的任务后,他显得异常激动:“没想到自己真的能有机会来到现场,能够为国家,为武汉人民做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很骄傲。”这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在他的带领下,工友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施工任务。

朱从造在抵达现场后,迅速熟悉工地,核实工人数量、物资供应情况,兢兢业业地做好公司给他安排的后勤保障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现场工人数量庞大,参建单位众多,工人的食宿是一大难题。他每天得从工地到宿舍驱车来回多次,确保建设人员的后勤得到保障:住宿是否安排到位,热水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到了早中晚饭点工友们能否吃上饱饭、热饭。一天下来,一双手冻得红肿,棉衣被雨水打湿,但他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在雷神山,“白加黑”、“两班倒”、“24小时不停施工的场景不断上演着”,日夜兼程的为医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90后的他来说:
“能参加本次疫情攻坚战是我最大的荣幸。”
勇敢逆行,不畏艰险

后勤保障总负责徐爽新同志在现场协调各个后勤保障处的物资调配工作,每天现场办公室、工地库房、后勤物资处等各个地方来回奔波调配各种资源,对后勤部的各个同志进行监督和提醒,确保工友生活上吃的饱、吃的好、穿的暖,确保工友工作时需要的工具在库房都能领取到,在现场工作时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雨衣、洗手液等,人手一份,督促工友勤换口罩勤洗手,确保大家的防护用品和工具派送到位,降低感染风险。
在2月22日,徐爽新副总接到项目维保负责人来电,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建设维保工人中有位30岁壮汉突然发病,在现场肚子疼的直不起腰,脸上布满细汗,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三局相关人员,几经协调后,陪同工人一起前往医院,在一系列检查之后,确诊为结石而非感染了肺炎且身体问题并不严重后,知道消息的各个同志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在医院救治过程中,尽管医院病人来来去去,徐爽新依然陪着工友打点滴,直到深夜。

项目技术总工董惠兵同志、生产负责人杨波同志在施工现场紧盯项目施工进度及质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更快速更优质的完成了原有的施工任务。他们觉得,工程如期完工,没有辜负组织和武汉市民的期望,大家同舟共济、精诚合作,疫情当前,每个人都义不容辞,哪怕困难重重,但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攻克难关。
这是一群善良朴实的逆行者,也是别人父母眼中孩子,他们埋头苦干,昼夜不息,只为早日战胜病魔,用汗水堆砌奇迹,冒着生命危险负重前行,以血肉筑就中国力量!
哪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不过是舍命付出成就伟大!
抗疫“娘子军”,巾帼不让须眉

疫情期间,建设部门过程中,哪怕有一个工人感染,产生的连带效应和恐慌可能直接导致工程无法按期完成,后果不堪设想。武汉市三石立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雷神山项目防疫小组黄婷、黄元和其他在家工作的“娘子军”们,凭着铁娘子的勇气和细心,每天对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三次消杀,在牢牢把好现场疫情防控关口,确保建设期间“零感染”;每天为工友们提供生活物资的保障,确保各工友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建设,为项目快速推进保驾护航。
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花木兰,今有“娘子军”。在这场疫情对抗战,每一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市三石立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150余人的突击队奔赴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与全国各地数千建设者一起为火神山医院巩固疫区“生命防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三石企业担当。
援建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年轻工人渐渐的崭露头角,表现出了新时代 建筑工人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从火神山到雷神山,李家两兄弟——李成林和李成超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的为了新医院的建设发光发热,在医院交付后,李成林、李成超两兄弟带着其他自愿报名的16个工友还承担了医院的后期维保工作,维保队员要进入病房,与病患近距离接触,与医护人员在“红区”并肩作战,危险性不言而喻,但是他们没有犹豫,毅然决然的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疫情最集中的区域,确保进来工作的白衣天使们不会因设备而影响抗疫工作



连续奋战36小时,只为完成任务

这正是我们当代建筑工人,坚韧的精神,凭着这股精神,我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辛文是湖北红安县的一名通风工人,在家隔离期间看到了雷神山招募建设者的消息后毫不犹豫的就打电话联系了过去。他说:“在家天天看着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新闻,心里堵的慌,看到找人的公告也没想那么多,不管危险不危险的,总是要有人去做,我年轻,我能抗”。于是辛文带着十来号兄弟,在抵达武汉雷神山医院后,顾不上休息,立马参加了屋顶面的通风风管安装工作。因工期紧张,经历了36小时连续奋战不休息,只为了完成自己承诺的任务。

三石立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50名突击战疫队员勇往直前,持续奋战,只为早日让医院正常运行,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复,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两山医院建设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逆行而上、众志成城、同心同德,以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为决胜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勤劳与勇敢、热血与担当,为这片土地涂抹上雄伟的底色。
在11天的奋战期间,我司不仅圆满完成自己的施工任务,还多次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其他兄弟单位,三石立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不计得失,不畏艰险,大家的努力得到了三局二公司领导的高度赞许,树立起了行业标杆,其精神鼓舞更多的人,让大家充满信心,抗疫必胜,他们都是无名英雄!